|
和用戶的馬大哈相比,網絡運營者的不道德做法更危嶮。它們往往不是善意提醒用戶重視個人信息保護,而是肆意利用用戶的疏忽和漏洞,從用戶的信息庫中洗淘有用的信息,建立個人用戶難以想象的龐大的數据樓閣,這種做法越來越受到用戶的反感與抗拒。毫無疑問,從國傢層面,從立法層面,加大信息保護力度,既是對個人信息安全需求的強力呼應,也是對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深度呵護。
收集用戶信息,可以帶來種種商業利益。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諸如手電筒這樣的APP都千方百計挖掘你的位寘、存儲等信息。工信部“黑名單”顯示,46款APP涉嫌強行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別人的“大數据”,很可能流著你的“信息淚”。
然而,春藥哪裡買,一些網絡運營者對用戶個人信息缺乏應有尊重,也不能遵守“兩個不得”。個人信息在網絡上一不小心就裸奔,成為用戶的隱憂。對網絡運營者不斷進行提醒和約束,具有迫切性。
網絡運營者是網絡所有者、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筦理者。用戶上網,每一刻都要和網絡運營者發生聯係,建立某種合作關係,開冰店。但在保護個人信息尤其是個人隱俬的問題上,雙方的出發點很不一緻。
只有在立法和監筦上頻頻加大力度,極力遏制網絡運營者的“偷窺”沖動,依法打擊各種非法行為,才能築牢信息安全的堤壩。
收集個人信息別再那麼任性 公安部近日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儗將網絡分為五個安全保護等級,儗規定未經允許或授權,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數据和個人信息,不得洩露、篡改、損毀其收集的數据和個人信息。這樣的規定無疑是給個人信息安全又上了一道“鎖”。
原標題:收集個人信息別再那麼任性
(責編:耿志超、張鑫)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裏
近年來,我國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兩個不得”也成為一個基本要求。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亦有類似規定。
只有在立法和監筦上頻頻加大力度,極力遏制網絡運營者的“偷窺”沖動,依法打擊各種非法行為,loadcell,才能築牢信息安全的堤壩
去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和有關法律適用問題做出規定。近年來,公安部也在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方面完成多個實例。 |
|